模仿犯是宮部美幸(曾在此文介紹過)的經典作品,至少是目前為止的最經典,大頭青夙仰其名(尤其是閱讀達人寒山石徑也曾在此文介紹過,更覺有其價值),早早就購買入手(其實是因為有特價的關係……),只是厚厚兩大冊1千餘頁的內容,實在得找出時間好好拜讀,於是原定就排在青嫂的坐月子時間再來好好享受。
不過這次回臺北的時間過早,所以心癢難耐的我一回到臺北就開始讀了起來,沒想到一讀就不能釋手,甚至好幾次油生半夜三更讀到無法入睡的暢快之感,最後在一天下午讀完後,青嫂晚上就陣痛了,不禁有種天啟式的意味……
真的很棒!尤其是這樣的寫作方式,你在一開始不知道犯人時、已經知道犯人但真相未解之時、最後將犯人繩之以法等過程,我認為完全沒有斷續的不完整感,真是本好小說。
怎樣的寫作方式呢?這可能可以談談大頭青的工作開始。
從我自身小小的觀察來說,檢方(檢察官)和院方(法官)處理一件案件明顯不太相同的地方在於,基本上院方手上的刑案,已經有個較為明確的人事時地物的事實範圍(當然明確程度隨著檢方的認真程度而成正比,不過每個工作環境都有不認真的人,院檢亦然),法官被要求在一個超然的俯瞰地位檢視這個事實是否構成犯罪。
而檢方不同的是,我們常常面對的是一個事實範圍包括連犯罪人都不確定的現象,於是我們不大能夠像法官如同上帝般的俯視這個犯罪事實(甚至有沒有犯罪事實都不知道呢),通常的我們有如走在迷宮中(如馬奎斯的「迷宮中的將軍」玻利瓦爾?)、可能會不斷碰壁、可能最後根本走不出去、最後還可能根本找不到犯罪人等等,所以我們比較近似於凡人的情感,也會因為不知道答案或突然有解答的方向而有悲喜起伏的強烈情緒,不是聽說(恐怕是事實)某楊姓檢察官曾在開庭時對難纏的被告破口大罵三字經嗎?當然不能說這樣的情緒發洩方式是正確的,但某種程度上可以顯示出檢方工作中因為強烈的不確定感所產生的高度壓力舒張。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像這種從無到有的工作方式的困難程度(雖然檢方確實有司法警察可以幫助建立初步的犯罪事實,但同樣據我小小的觀察來說,我們國家的警察辦案能力,除非「高層震怒」,否則一年幾萬件刑案,並不是有那麼多件漂亮無瑕疵的破案,至於你們看到的影集CIS,在臺灣就把它姑且當作不可能發生的娛樂吧……),尤其是在比較重大或白領犯罪的案件上,困難程度會隨之成正比。也許各位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勞倫斯卜洛克的「馬修史卡德」系列(如圖示的「繁花將盡」,也是一本好看的),我喜歡這系列小說的原因之一也在於和其他神探不同,這是有關一個凡人偵探在迷宮中的探索及追尋。
回到「模仿犯」吧(奇怪,每次寫讀後感都會扯到別的地方……),為什麼我說這本書會讓我想到我們的工作呢?大家瞧瞧這本書的頁數:1300多頁,出場人數:43人,而且這些人數還不是只是出場晃晃而已,宮部美幸在每個出場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會對他(她)們的背景著墨,以及為什麼他(她)會與本件案件扯上關係的理由。光是用想的就知道,這樣的書寫是很費力而費神的,而且是十分需要強烈的邏輯性及敘事技巧的,沒有邏輯性會讓出場人物的地位扞格不入,沒有敘事技巧會讓故事結構垮掉而讓讀者不想再讀下去,畢竟這麼多的頁數和出場人物會讓許多讀者望之卻步。
可是宮部美幸真的做到了,這部小說會讓讀者愛不釋手的理由是,我們每天都習於閱讀報紙或雜誌,而宮部美幸幾乎就是用一種記者的角度及書寫方式把這40餘人的人生一一帶出,讀者會偶爾像旁觀者偶爾又可以易身相處在故事之中;對大頭青來說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宮部美幸幾乎是把警方追索犯人犯案方式及事實從頭一一堆砌起來,而且是用那種需要親力親為的一磚一瓦流汗方式堆砌起來(否則怎麼能寫到這麼多頁呢?),這和檢方在偵查方面的工作(檢方其實不只只有偵查工作而已,所以實際上的工作更是繁重)實在是十分地相像,尤其在警方的辦案能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要找到真正需要以國家刑罰權處罰的人及定罪用的證據,有時確實是要用這樣孜孜矻矻的方式及態度才能竟其功,更不論有時還可能一事無成……
不過偵查工作有時也真會有像「模仿犯」書中破案的那種契機出現,就像書中所說的「真實不管丟到多遠,都會找到路回家」,真正犯罪人確實有時會在某些地方洩漏其定罪的證據,也許是不經意打的電話(於是就有了通聯紀錄及發話位置)、也許是不小心摸到的物品(於是就有了指紋可供鑑定),但這種「不小心」也許存在,但會存在在你所看不見或想不到的地方,這是檢察官也許是能力也許是經驗也許是細緻才能夠看透並且伸進去找到它(於是這和上帝似的法官已經在上面看到證據及犯罪人所在很不一樣……)。而推理小說這種類型有時破案的契機會讓人覺得很「唬爛」,唬爛就是我所認為壞的推理小說。
但模仿犯的破案契機讓我覺得非常的合理,簡直和真實世界或真實的偵查工作可能發生的情形相似,再回頭看看宮部美幸的經歷,原來她年輕時曾經在律師事務所擔任速記員(請見這裡的維基百科),當時她一定很認真的看著、聽著眾多當事人敘說他(她)們的故事,配合著她優異的寫作技巧,然後才能在日後的寫作的生涯裡把這些人的題材轉化成小說,而這種小說讓她寫的有血有肉十分過癮。
唯一我覺得有些瑕疵的是,真的有人如同書中犯人一般擁有「絕對的惡」的信念,並依此執行連續殺人行為嗎?其實宮部美幸對這位犯人的具體刻劃也不能說非常的深入,且恕我對人性尚有點樂觀的期待,我認為人心所存的善惡最多是相對的,並且在人性漸傾向惡時,仍有良善惻隱的善念在旁稍稍牽制著,而不至於絕對的惡的地步。
但不管如何,這是部經典的小說,也許經過這種「絕對之惡」的洗禮,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一點點關於相信良善的救贖。
4 則留言:
青兄:
我們要向辛苦的檢方學長致上崇高的敬意!
在法官大人面前寫這篇文章,其實有些班門弄斧呀~~~~
這篇寫的很好,可以拿來投稿。
登爸別開玩笑了,這種業餘式的發牢騷文章,關起門來自己爽爽就好了啦~~~
不過我確實很希望大家多了解檢方的工作一點,而不是在水果報或數字周刊來了解(今天我看貴地檢主任及學妹的表現,不能說不有點難過,也許該主任及學妹的論告內容不只如此,但媒體一定是選這種容易聳動的段落來發揮,我是覺得他的表現會讓人誤解好像在作秀……),尤其從報上看起來,審理過程好像重點都是審判長在訊問的(是詰問的過程很爛嗎),真希望這不是事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