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習慣有一種是,遇到喜歡的作家,就會想慢慢地把這個作家的作品找齊然後看完,「幻影書」是之前所介紹過的保羅‧奧斯特(請見此文)的作品。而保羅‧奧斯特的作品在臺灣好像分散給好幾家出版社出版,猜想大概是比較沒有賺頭的關係?
這家出版社在扉頁上這樣介紹(吸引)讀者:「當金默最後寫出一本研究海克特的書之後,他的信箱出現了一封信...而執筆人竟然自稱是海克特的妻子!『海克特拜讀了大作,極盼能與閣下一晤,不知閣下可否撥冗移駕寒舍?』金默半信半疑、難以抉擇之時,一位神秘女子忽兒出現,帶給了他生命中的轉機,也迫使他走上危機四伏的幻影旅程……」
恕我愚昧,這部書內容是有涉及一點主角金默生命轉變的過程(不過重點倒不在此),但真的沒有所謂「危機四伏」的幻影旅程存在,把一部文學、哲學意味濃厚的小說介紹成推理小說的樣式,是不是真的這位作家的作品很難賣呀?
和上一篇介紹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一樣,幻影書也是以一種「書中書」的方式敘述故事,讀「布」書時還有些不大習慣,但到了這一本(其實中間已經穿插唸了一本保羅奧斯特的「巨獸」了)已經比較能夠接受並且從中慢慢欣賞這種安排的奇妙及閱讀趣味之處了。
書中書的寫作方式,顯然至少有兩組以上的主角和本書的主角互相映照,並且彼此在故事中成長敘說故事,進而舖陳作者的理念,如果能夠接受這樣兩組以上主角寫作方式的話(主要的是,必須要有個較完整的時間來讀,像大頭青這樣頭腦很差的人,有時讀了這個主角就會有點忘記另一個主角的故事,更遑論要去對照思索作者的暗樁是什麼……不過現在在坐月子期間,時間是奢侈的浪費呀),真的能夠一次獲得多重的滿足。
內容就別論及太多,雖然有很多讀者說這是部有點灰暗的作品,連出版社也要搞個蠻黑暗的扉頁,不過我卻是這麼覺得(連同我前一部所讀的「巨獸」),保羅‧奧斯特想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的可能性,我們可能在每次的命運交叉點因為選擇不同而會有不同的結果,不管前面所選擇而導致目前的結果為何(就如本書的兩組主角、巨獸的書中書主角其實都已經瀕臨自我毀滅邊緣),我們永遠會有命運交給我們的選擇出現,前一次也許選擇錯誤,但一定會有下一個選擇可以來糾正,只要我們願意等待的話。而我們應該保持「永遠還有下一個機會」的希望活著。
當然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啦!不過讀者可以去看本書中作者對於電影的描述,作品中有敘述到一位美國默片演員兼導演「海克特曼」的作品,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此人存在,如果沒有的話,保羅‧奧斯特簡直就是無中生有而且還寫的栩栩如生,保羅‧奧斯特在書中必須大量用到本書主角觀看海克特曼默片作品的段落,並且因為這些作品而去漸次改變主角的想法,而對於這些作品(我個人以為應該是保羅‧奧斯特自己編出來的)的描寫,我相信一定可以讓讀者即便沒有進到電影院,也能感受到(或說看到)這些影片帶來的內容、戲劇效果及震撼,這樣的效果如何引發本書主角嗣後一次一次的偶然與選擇,這是看這部小說最大的樂趣之一。
保羅‧奧斯特就是那麼會說故事的人,而我也願意慢慢一本一本搜集他的作品下去。
2 則留言:
青兄在陪坐月子的時候看這麼多書,實在是很不盡責啊!呵呵!
不過很配服青兄這種以作者找書的閱讀模式,果然功力是這樣一步一腳印的累積而來!
呵呵,在這段期間不看書更待何時,我是在撿暴風雨來臨前的悠閒時間呀~~~
至於這種閱讀方式,是因為不像白雲兄這麼廣博群書,只能靠這種已經有印象有口碑的作者找來閱讀呀(而且比較省錢,嘻)。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