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偷閒,就有工作,以下是有關父親的一點工作片段,說實在的,雖然只隔了4年,但好像必須從很深很深的記憶中喚醒這項工作技能呀!!
小廣有些黃疸,所以父親的另一項工作就是,陪小廣到陽台上晒太陽(不知道這樣有沒有效,以為和醫院照光是同樣的道理……),但有空閒的阿甫哪會讓小廣獨佔父親太久,也要來陽台喝咖啡(誤)聊是非……
至於你們問,阿甫在家都在做些什麼??以下的照片也許可以略為回答……
賭博!!
(你是想去湊騜政府在澎湖的「德政」是吧……不過陪公子哥兒共同「激盪腦力」的大頭青也是共犯啦)

我的閱讀習慣有一種是,遇到喜歡的作家,就會想慢慢地把這個作家的作品找齊然後看完,「幻影書」是之前所介紹過的保羅‧奧斯特(請見此文)的作品。而保羅‧奧斯特的作品在臺灣好像分散給好幾家出版社出版,猜想大概是比較沒有賺頭的關係?
這家出版社在扉頁上這樣介紹(吸引)讀者:「當金默最後寫出一本研究海克特的書之後,他的信箱出現了一封信...而執筆人竟然自稱是海克特的妻子!『海克特拜讀了大作,極盼能與閣下一晤,不知閣下可否撥冗移駕寒舍?』金默半信半疑、難以抉擇之時,一位神秘女子忽兒出現,帶給了他生命中的轉機,也迫使他走上危機四伏的幻影旅程……」
恕我愚昧,這部書內容是有涉及一點主角金默生命轉變的過程(不過重點倒不在此),但真的沒有所謂「危機四伏」的幻影旅程存在,把一部文學、哲學意味濃厚的小說介紹成推理小說的樣式,是不是真的這位作家的作品很難賣呀?
和上一篇介紹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一樣,幻影書也是以一種「書中書」的方式敘述故事,讀「布」書時還有些不大習慣,但到了這一本(其實中間已經穿插唸了一本保羅奧斯特的「巨獸」了)已經比較能夠接受並且從中慢慢欣賞這種安排的奇妙及閱讀趣味之處了。
書中書的寫作方式,顯然至少有兩組以上的主角和本書的主角互相映照,並且彼此在故事中成長敘說故事,進而舖陳作者的理念,如果能夠接受這樣兩組以上主角寫作方式的話(主要的是,必須要有個較完整的時間來讀,像大頭青這樣頭腦很差的人,有時讀了這個主角就會有點忘記另一個主角的故事,更遑論要去對照思索作者的暗樁是什麼……不過現在在坐月子期間,時間是奢侈的浪費呀),真的能夠一次獲得多重的滿足。
內容就別論及太多,雖然有很多讀者說這是部有點灰暗的作品,連出版社也要搞個蠻黑暗的扉頁,不過我卻是這麼覺得(連同我前一部所讀的「巨獸」),保羅‧奧斯特想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的可能性,我們可能在每次的命運交叉點因為選擇不同而會有不同的結果,不管前面所選擇而導致目前的結果為何(就如本書的兩組主角、巨獸的書中書主角其實都已經瀕臨自我毀滅邊緣),我們永遠會有命運交給我們的選擇出現,前一次也許選擇錯誤,但一定會有下一個選擇可以來糾正,只要我們願意等待的話。